省民政廳昨日召開視頻會議宣佈,《江蘇省四類社會組織直接登記管理暫行辦法》將於11月1日實施。今後,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可“零資金”註冊,大量社會組織不再需要掛靠主管單位,直接到民政部門註冊即可獲得合法身份。
  新增四類組織,江蘇占全國1/5強
  本月18日,南京市移門行業協會將召開成立大會,該協會奔波兩年後,終於從民政部門拿到執照。協會秘書長何建國說,以前我們身份尷尬,對外叫“聯盟”,對內事務投票、展會費用監管、起草行業標準都無據可依。今後,協會可以大展拳腳。我們正在籌劃明年大型萬人展會。
  南京市民管局張小勇介紹,移門行業協會的註冊登記,過去需找掛靠部門,但經信委、住建都不願承擔監管責任;過去只能“一業一會”、“一地一會”,南京已有門窗協會,移門協會就不能註冊。現在允許“一業多會”,取消雙重管理、直接登記,這個協會才能“上戶口”。南京有大批此類協會,近期將獲執照。
  沒“身份證”,社會組織正常活動長期受質疑。南京市蝴蝶之家重症兒童安護中心、金鳳凰養老評估中心,均因掛靠單位不明、性質模糊,過去無法獲得法人主體資格。現在政策鬆綁,問題迎刃而解。
  省民政廳社會組織管理局局長朱龍英介紹,今後廢除雙重登記管理體制,行業協會商會類、科技類、公益慈善類和城鄉社區服務類四類社會組織“可以直接向民政部門申請,不再需要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”。確實需要徵詢有關部門意見的,民政部門可出具徵詢函。
  去年6月,我省大部分地區在全國率先試行四類社會組織直接登記,一年多來,直接登記的社會組織達7039家,占全省社會組織登記數的11%,占同期增長社會組織數的44%,占全國新增四類組織數的1/5強。下月起,全省各地四類社會組織均可直接登記。
  我省註冊登記的社會組織數已達6.1萬個,數量躍居全國第一。降低四類組織登記門檻後,催生社會組織發展熱潮,並拉開政社分開、政府購買服務的社會治理改革大幕。
  降門檻動真格,今年再出新招
  降低門檻,首先是登記權限下放。近一年多來,全省新增的四類社會組織95.1%在縣(市、區)級登記,2.3%在市級登記,2.6%在省級登記,審批權限下到基層,對基層社會組織發展作用不可低估。
  如果說,試行直接登記還在摸底探路,即將執行的新《辦法》為登記降門檻進一步掃清障礙。朱龍英歸納了《辦法》的一系列簡化政策——
  “兩允許”:突破“一業一會”、“一地一會”限制,允許“一業多會”,打破資源壟斷,促進行業協會優勝劣汰;突破社會團體名稱不得使用字號限制,允許其使用字號,促進公益慈善類社會團體發展。
  “兩降低”:降低會員數量標準。按原規定,社會團體成立時,要有50個以上個人會員或30個以上單位會員,總數不能少於50個。今後該標準分別降至20個、10個和20個。對重點扶持的新興和高科技產業,數量還可再降低。降低註冊資金標準。各地可酌情降低註冊資金標準,城鄉社區服務類的註冊資金不作要求。
  “兩鼓勵”:鼓勵民辦非企業單位申請註冊服務商標。採用直營連鎖模式的,各服務點在登記管理機關備案,無須註冊登記。鼓勵大學生、社工創辦社會組織,免費提供咨詢指導和服務。
  鬆綁社會組織,監管還得跟上來
  省民政廳副廳長戚錫生表示,直接登記只是改革的基礎,培育發展和監督管理必須跟上。
  增強社會組織造血功能,才能降低服務成本。全省社區公益組織項目公開招標最近剛結束,省級財政出資1000萬元購買社會組織服務,這在我省是首次,今後將成趨勢。規模小、生存難,數量多、質量不高,是當前社會組織發展面臨的難題。這些錢雖不多,但各地再配套一些購買資金,老百姓支付一部分低償、有償服務,可促進不少社會組織可持續發展。
  降低登記門檻、政府購買服務,無疑將推動社會組織大發展。按規劃,到2020年,全省每萬人要擁有社會組織12個。但在數量增加的同時,更要註重質量提升。省民誠社會組織發展中心主任王正榮說,不能重回單一行政監管老路,必須創新管理模式,對社會組織實行政府、捐助人、全社會交叉管理,建立專業會計師審計、律師調查等監管方式。
  社會組織“寬進”之後,尤需嚴管。戚錫生說,民政部門要從“登記管理”向“登記服務”轉變。改變重登記、輕管理的傳統模式,讓社會組織自律、社會監督和行政監管有機結合。社會組織要與行政機關脫鉤,嚴格規範公務員在社會組織兼職任職。我省還將專門制定監管辦法,出台社會組織信息披露等配套制度,強化事中、事後監管,避免“一管就死,一放就亂”。
  本報記者 唐 悅  (原標題:社區服務類組織可“零資金”註冊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iclqmt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